经典病例 | 胸腰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病例名称
胸腰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合并腰1后凸楔形截骨矫形术
所属医院
天津市西青医院
主诊医师
杨中华 主任医师
王 健 主治医师
近期,天津市西青医院骨科杨中华主任医师和王健主治医师完成一例胸腰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合并腰1后凸楔形截骨矫形术,临床效果良好。
01
术前概况及检查
患者女性,70岁,于入院前1天不慎跌倒,臀部着地,当时自行爬起,今日出现腰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与行走。
术前诊断为:
1. 腰椎椎管狭窄;
2. 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
3. 腰1椎体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
4. 老年性骨质疏松。
▲ 术前X光片
▲ 术前MRI
02
手术过程
植钉前准备
患者全麻完成后,取俯卧位,取后正中切口。
植入螺钉
在胸11、胸12、腰2两侧椎弓根内均拧入Φ6.0mm×44mm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腰3双侧拧入Φ6.5mm×44mm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钉,共8枚,再次在C型臂透视下见螺钉位置良好。
注入骨水泥
在各椎体打入造影剂约1ml,显示无明显外渗。在螺钉尾部连接上钉器,将骨水泥充分搅拌,置入骨水泥推杆,推杆经上钉器连接螺钉,置入钉道内,将推杆内的骨水泥经压力杆推入椎体内,每个螺钉内各推入骨水泥1.5ml,C臂透视见骨水泥在椎体内分散良好,无外溢,并包裹钉头部。
减压
暴露腰1双侧椎弓根,经双侧切除椎弓根至椎体后1/3,去除松质骨,保留椎体后缘骨皮质,将椎体部分挖空形成楔形“部分蛋壳”,保护硬膜向两侧牵拉,用神经剥离子可探及腰1椎体后壁向椎管内凸出,用骨刀凿去部分后壁,敲击凸入椎管的骨皮质至椎体内。探查手术节段硬膜及神经根出孔处减压彻底,神经根管内通畅,无卡压,硬膜无出血。
矫形
安装适当预弯的固定棒,对腰1节段进行加压固定,纠正后凸畸形,螺钉无松动。安装合适的横连增强牢固性,检查固定可靠,再次止血,大量盐水冲洗切口,检查无活动性出血。
植骨融合
将去除的椎板咬碎成米粒状植于腰1椎体内及椎弓根外侧进行融合,覆盖明胶海绵,伤口内放置2根负压吸引管,逐层缝合伤口,无菌敷料覆盖。
部分术中资料如下:
03
术后情况
术后患者双下肢运动正常。
▲ 术后X光片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应用于骨质疏松患者脊柱内固定手术的优势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是针对椎体骨质疏松情况,采用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的方式对椎弓根螺钉的内固定效果进行强化,从而减少螺钉松动、提高内固定强度。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失败率高,远期疗效欠佳。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对内固定坚固程度及远期疗效提供了保障;
华科润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为多孔中空形椎弓根螺钉,带有大直径远端孔与数枚小直径侧孔。术中可在X光线透视下将骨水泥注入空心螺钉,骨水泥会优先从螺钉远端孔流出,随后从侧孔流出,从而显著提升骨水泥分布效果,同时大幅降低其渗漏风险,有效提高螺钉的稳固性和抗疲劳性。
华科润PMMA骨水泥具有出众的物理性能和稳定的安全性能。与骨水泥连接的注入系统采用螺纹锁紧、接口密封锁紧,无骨水泥渗漏并可实现快速连接,大幅节约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